135-7579-2171

「大我」人观的教育实践:反文化殖民的体、道、术

发布日期:2019-11-28 14:12:06   来源 : 鸽巢科技    作者 :鸽巢君    浏览量 :2746
鸽巢君 鸽巢科技 发布日期:2019-11-28 14:12:06  
274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三条突出德育实效,突出价值观塑造。而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必须进行「天赋使命教育」,即通过学生价值观引导,破除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强大论述权。通过多维识别技术让学生认知自己的天赋,能够深度体悟「大我」人观,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自证传统文化智慧。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习俗水平(9-16)、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分为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分为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9-16)这一水平上的儿童能理解并维护自己的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会那些直接的和表面的后果。儿童的态度不只是遵从个人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而且是忠于这种要求,积极地维护和支持这种要求,并为它辩护。对与这种要求有关的个人和集体也一视同仁。这一水平也包括两个阶段:

小学阶段

  人际关系和谐的或(愿做一个)"好孩子"的定向阶段。好的行为就是帮助别人、使别人愉快、受他人赞许的行为。这很大程度上是遵从一种老看法,即遵从大多数人或是"惯常如此的"行为。皮亚杰的"主观责任感"是在本阶段出现。

初中阶段

  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倾向于权威、法则来维护社会秩序。正当的行为就是克尽厥职、尊重权威以及维护社会自身的安宁。儿童认识到社会秩序依赖个人乐于去"尽本分"和尊重适当建立的权威。

体、道、术:小学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中,就是将共性寓于个性里,换句话说,将普遍社会伦理观根植于个性多样学生群体中是成功关键。

 

 

图片9.png

 

体:通过多维识别技术评估每个学生的天赋优势、弱项、盲区。老师预判每个学生在集体生活、社会实践中表现光明面和阴影区。符合社会伦理观的光明面是行为楷模,人人称许的好孩子。不符合社会伦理观的阴影区是负面行为,充满社会争议性的问题小孩

道:老师通过行为矫正技术的情意提问5步法,通过学生自我情商类型辨识,分析自身的社交倾向及效果预期,进一步思考借鉴多种社交智慧(双赢、双输、牺牲、自私),在实际人际沟通时,优化自己社交行为,养成新的心理习惯。

  术:所谓教育场景-价值观话术模式,不同语境背后是价值观的选择,价值观管理就是教育场景-价值观话术的总结训练。

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香港、澳门、欧美各种意识形态交织碰撞,中小学校是反击颜色革命的主战场,争夺学生心智价值观就要有先进的体、道、术。

  破、解、立:初中阶段的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铸造

习近平主席才会在今(2016)年五月发表谈话,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他在讲话中说:中国已经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他认为在解读中国实践,建构中国理论上,我们应当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通过体、道、术的价值观引导,以破、解、立方式对抗西方普世价值强大的论述权!

  破:现代教育人本理论建立在西方个人主义的立场上,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最终提出的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它的研究样本是以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的美国年轻白人大学生为对象,具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就会产生精致利己主义的人生。在20032007年之间所发表的心理学论文中,96%的样本是来自白人(white)、受良好教育的(Educated)、工业化(Industrialized)、富裕(Rich)、民主(Democratic)国家,其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的12%。这种以偏概全、落后的人本理论导致后果,所谓剧场效应( theatre effect )在经济学中是指,如果剧院着火了,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先跑出去,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其结果必然是大家都拥堵在门口,谁都跑不出去,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导致了群体悲剧的上演。正如世界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美国为了自保,美联储宣布决定直接购买较长期国债,这就意味着要在市场上投放美元,说白了就是开动印钞机器制造通胀来处理债务。美国这么做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但是却严重的损害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债权国的利益,美国这种只顾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的做 法,最终会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泡沫,结果是大家一同遭殃。美国插手香港就是剧场效应具体体现,香港的学生暴徒也是受个人功利主义价值观引导,从而打砸自己的家园。

  解:西方文化其实已经步入尽头,这种以神灵姿态俯视其他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让亚洲国家盲目跟从西方国家的道理就更显得荒诞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智慧,即我们通过和他人构建的社会关系,并从这段关系中来界定自我。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曾经做过很形象的比喻,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这捆柴里每一根柴都是单独的个体,绑在一起,我们就成了组织。费孝通先生讲,这叫团体格局。在其里,每一个公民都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且充分的个体化的。而中国的社会关系在老先生的比喻下更像是将一块石头丢到水里,推出去的一圈圈的波纹,扩散出去的一个个同心圆,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定相同的。

  西方的每个理论都是以个人主义为预设的,但是中国的儒家文化根本不是个人主义的文化。我们是社群关系主义的传统文化,都是讲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这种关系的。 如果只会套用西方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建构理论来说明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

  立:在人的最终归宿上,马克思揭示了人具有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类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现实性本质,同时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里不仅揭示了的人终极状态是全面发展的人、是自由自觉的人,而且揭示了人的发展是人的自然个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是由内与外,由外而内交错融合过程,从中让我们明白教育中孤立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都是片面的。

 

关注公众号
在线咨询
关注小程序
杭州鸽巢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钉钉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