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579-2171

基于人格类型学的个性化教育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9-12-16 13:37:52   浏览量 :869
发布日期:2019-12-16 13:37:52  
869

一、课题背景

  中国古代先哲、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启迪后世教育两千多年,但如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只有先确定什么是“材”,才能因之定教。在我国实际教学中,实施的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和“一刀切”的教学要求,追求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方式,却忽视了学生由于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情绪动力等诸多个体差异,导致着学生无法获得个性化教育,一方面在学习上“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等现象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学生的人格功能发展不均衡,因人格压抑或扭曲导致的行为问题、人际矛盾和亲子冲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认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困境在于对学生真实的个性缺乏科学的认知,教师对学生特点的分析往往是基于经验,或者是学科成绩和兴趣爱好,而对其内在的与生俱来的禀赋缺乏科学的认知手段,因此所谓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都只是浅表层的分类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本项课题研究,借助科学的人格类型认知手段,依据学生的人格特征,帮助学生更准确、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规划成长,也以此来优化教学方式,使之能更贴合学生的心理功能,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基于MBTI人格类型测试的教育教学研究,在美国已经开展,并衍生出一批成果,如MBTI创始人迈尔斯母女将人格类型与高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和生涯教育做了初步的研究,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凯斯出版了多部个性化教育的书籍,其中包括《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教学》一书等等。但这些研究侧重于对人的认知方式和功能的研究,研究也是基于美国的实践活动和美国国情,对我国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基于MBTI人格类型测试的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广泛开展,特别是对教师的人格类型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Sears,Kennedy 和Kaye (1997) 对预备入职的小学与中学教师进行测试, 发现小学教师的典型人格为ESFJ 与ISFJ 型, 他们追求秩序,不喜无序、充满变数的教学环境; 而ENTJ 与INTJ 更多出现在中学教师群体中, 他们追逐变革, 并热衷于扮演领导者的角色。Cooper 和Miller (1991)调查高校教师人格类型, 发现N 型比例较高。可见, 与小学教师相比, 中学与大学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抽象、创造性的方式传授知识。

  还有学者研究美国的高校学生人格类型分布的特点,例如 Hogan (2009)认为, 技术专业研究生最常见类型为ENTJ, 这种学习风格的个体寻求创造性与控制力, 在学习过程中, 较为注重自主性。而Jessee, O’Neill 和Dosch (2006)认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4 种常见类型为ISTJ, ESFJ,ESTJ 与ISFJ, 总体来说, 其学习风格倾向于S、J型。这一类型学生希望被告知应该做什么, 而非自己去找答案。我国学者武圣君等(2006)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格类型分布进行中英样本比较,发现两者间存在跨文化差异, 即中国样本中, 常见类型为ISTJ, ESTJ 与ISFP; 而在E-I、J-P 维度上, 两国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国内,个性化教育也一直教育科研的热点,大多数是传统意义的个性认知、兴趣特长培养和教学中走班分层尝试。近几年来,出现了少数基于MBTI理论的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大抵是前文所言的美国经验在国内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还发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个性化教育的运用也成为一个热点,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主要内容

 主要概念的界定:

人格类型学:人格类型学源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该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绪情感上存在着先天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资禀赋,有着自己最舒适的认知方式和心理工具,由此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由荣格理论衍生出来的人格类型学说很多,我们采用的是:“荣格——迈尔斯(MBTI)——刘宏军”这条路径的理论,荣格是开山鼻祖,MBTI是目前美国主流的职业人格类型测试,刘宏军的理论与技术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结合情商系统理论的中国化表达。

个性化教育:国际个性化教育协会中国理事会会长曹晓峰教授,认为“所谓个性化教育(personalized Education或customized Education),就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包括个人和企业)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环境变化或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个人的家长或监护人,企业的投资人或经营者)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科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灵修教育多个方面,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被教育对象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量身定制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教育和培训系统。”

  这个定义属于广义的定义,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者,我们认为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类型的科学认知基础上,否则所谓个性都只是教育者的臆想或自我投射罢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对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认知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首先要借助科学的人格认知手段,来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格特征作出准确的判断,再据此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科学地规划成长,给予合理的学业建议、人际交往建议和生涯发展建议,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方式,开展差异化教学,利用人格技术为特殊学生开展个体辅导,为和谐的家庭教育提供技术支援等等。

 

四、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重要观点

 1.研究思路。

基于人格类型学和SPA六维人格测试技术,我们将对参与实验研究的师生进行人格特征的辨识。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人格类型的分布状况,制定针对性人格学习方法;探索教师与学生的人格类型配对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格配对,观察师生和生生之间同质化和异质化学习效果;研究面对不同人格学生的教育话术和辅导方式;研究家庭教育人格冲突与亲子矛盾的关联等等。

 2.技术路线。

XX学校与杭州鸽巢科技有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引进鸽巢科技的“SPA六维人格识别技术”。鸽巢科技创始人、复旦大学访问学者刘宏军将荣格心理类型系统与丹尼尔情绪智商系统进行理论整合贯通,从发现问题的规律、分析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规律、情感体验的习惯、自我情绪管理的习惯、人际交流的习惯六个维度分析研究概括人格特征要素:

心理功能

指标

特征

心理功能

指标

特征

面对选择

G激情

偏爱冒险

接受信息

S细节

只看局部

D平静

偏爱谨慎

N概念

宏观定性

面对他人

Y艺术

亲和力强

分析信息

T数据

注重逻辑

Z直言

处事实在

F情感

注重伦理

面对自我

E外露

抓住机遇

处理信息

J竞争

预设立场

I内秀

考虑周详

P合作

不持立场

  6种心理机能和12种极端状态,共组合成64种人格系统,比MBTI的16种人格类型大大丰富许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情绪动力机制,它们就像电脑的Windows系统软件一样,存在于潜意识里,影响并掌控人们的语言模式、行为特质。

        SPA人格分析通过科学的心理量表和多种识别技术,观察、衡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精细、完整地展现了一个人的性格图谱。它不仅能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特色优势和使命感,还能帮助教育者找到与受教育者的类型相匹配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同时为受教育者的潜能挖掘、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SPA六维人格识别技术”独创28种人格识别专利技术,开发了“SPA六维人格识别小程序”,能快速、多维度、精准度较高地识别学生的人格类型特征,从而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同时,我们还结合美国MBTI研究成果和SPA六维人格技术,初步探索出人格类型学习法,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方法已经在美国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初步的检验,美国的凯斯博士的著作《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教学》中也有相关的记述,这些都为我们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前期的准备。

3.重要观点。

我们的研究是基于以下几个重要的假设:

(1)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密码,这些密码是与生俱来的,并在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人格密码所体现出的认知方式和情绪动力对学生的学习与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符合与违背学生的心理功能将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3)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是指人的心理功能的独特性,而不是身体、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虽然这些也是教育要考量的因素);个性化教育是指尊重学生的心理功能的独特性,制定与实施与之相符的教育教学方式。

(4)我们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在教育中起到重要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与认知方式应该依据人格类型特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优势发扬或短板的工具辅助,这些也是个性化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5)我们认为,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有着人格类型的因素,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中有着压制、冲突或扭曲的表现,因此对特殊学生的行为纠正和个性辅导,可以借助人格类型的技术。

 

五、依托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和实施步骤

1.依托理论

  1921年,心理分析学的鼻祖荣格发表了《心理类型学》,开创了人格类型的科学研究先河。荣格提出了态度的两种类型(E内倾/I外倾)和心理功能的四种类型(T思维/F情感,N直觉/S感觉),由此形成了八种人格类型的经典理论,成为人格类型学的理论基石。

  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在荣格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了J判断与P知觉两种类型,由此组成了个性的四维八极特征,它们彼此结合就构成了十六种个性类型,她们并因此编制了MBTI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从而把荣格的类型理论付诸实践,成为国际最流行的个性化教育、职业生涯的测评与培训工具。

迈尔斯认为相较于其它应用领域,荣格类型学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更为显著,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明确自身教学优势的同时, 将其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更好地结合起来;在课程规划中, 也可以利用类型理论帮助教学者设计出与专业更为匹配的教学模式。

  中国学者刘宏军又将西方的荣格心理类型系统丹尼尔情绪智商系统进行大规模精确地理论整合与贯通,建立起东西方一体化的融合心理学理论体系,发明了SPA 六维人格分析系统(Six-dimension Personality Analytics),并在大量的实践中得以验证与优化。

  SPA六维人格分析理论是国际心理学研究领域一次重大技术飞跃。它揭示了人们在信息处理和关系管理两方面的6种心理机能和12种极端状态:人在接受信息只有两种角度,宏观定性的「概念型N」和关注局部的「细节型S」;在分析信息只有两个侧重点,注重伦理的「情感型F」和注重逻辑的「数理型T」;在处理信息只有两种反应,预设立场的「竞争型J」和不持立场「合作型P」;每个儿童情绪聚焦只有两个方向,面对自我「内秀型I」和面对外界的「外露型E」;情绪亲和度只有两种类型,面对他人亲和强的「艺术型Y」和处世实在的「直言型Z」;情绪强弱程度也只有两种类型,面对选择情绪强烈的「激情型G」和情绪平静的「平静型D」。六种心理机能和十二种极端状态,共组合成六十四种人格系统,它们就像电脑的Windows系统软件一样,存在于潜意识里,影响并掌控人们的语言模式、行为特质。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心理功能运用倾向,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区域、良好区域和盲区,了解这些心理功能的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挖掘潜能、助力成长和规划生涯发展。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用此法探索基于师生人格类型的特征,来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科学地规划成长,给予合理的学业建议、人际交往建议和生涯发展建议,优化教学方式,开展差异化教学,为和谐的家庭教育提供技术支援等等。

(2)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避免和少走弯路,提高研究效率。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课堂观察、个案研究、访谈、问卷等途径,获得师生、家长对人格类型认知与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4)课题总结阶段:此阶段,课题组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调查、观察、评估课题开展的成效,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和案例集。

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以下预期:

1.因为更加了解彼此的人格特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广泛使用合理合情的话术表达,减少人格冲突的几率,所以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2.学生能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天资禀赋,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涯发展,从而更加自信与乐观。

3.在教学中,充分考量人格类型的差异,研发出多种差异化教学方法,学校大力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加入人格类型的考量,从而变得更加有效。

4.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完成一批研究论文和案例汇编,为中国的个性化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关注公众号
在线咨询
关注小程序
杭州鸽巢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钉钉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