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579-2171

考第一的孩子被说成“精神病”,如果你是父母,你能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9-12-03 09:12:45   来源 : 鸽巢科技    作者 :鸽巢君    浏览量 :9607
鸽巢君 鸽巢科技 发布日期:2019-12-03 09:12:45  
9607

   孩子不学习、玩手机,家长焦虑;但是太用功太爱学习呢,家长也焦虑。

   刘老师有一个朋友,他和他爱人都是刘老师大学的同学。他们有一个女儿,叫阳阳。小学的时候阳阳成绩很好,总是考全班第一。上初中以后,一开始成绩也很好,考班里的前三名,进入初二学了物理、化学课以后,她的成绩开始往下掉,掉到了十五名左右。这孩子呢,就突然开始发狂,发狂的表现就是有些问题想不明白就扯头发,头发一绺绺往下扯。到医生那里一看,医生诊断为“学习强迫症”。阳阳的父母,也就是刘老师的朋友,当然很着急,到处领着孩子看医生,还跑到上海,又是给孩子吃药,又是给孩子催眠。据说当时情况有所改善,可是回去以后还是老样子,学习上遇到不明白的还是扯头发。只能继续跑上海,继续给孩子看病吃药。恰巧有一次他们在上海,给刘老师打电话的时候说起了这个事。杭州和上海离得不远,刘老师就邀请他们到杭州来,顺便看看阳阳的情况。

   刘老师和这朋友夫妻俩感情很好人品也很好,以刘老师对他们的了解,加上经验,觉得阳阳不会真的有问题。

   这一家来到了杭州,便去西湖边划船,划着划着问题来了。阳阳一看到船桨,马上联系到物理课,就叫起来:“妈妈,我们的物理课不是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嘛。这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是什么啊?”小姑娘说着说着就急了,就开始拔头发。她的妈妈也急了,赶紧拿手机,查百度,把那“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知识翻出来给她一读,好了,孩子安静了。这个时候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就那么眼泪汪汪可怜巴巴地看着刘老师。刘老师说:“那这样吧,我们先找个安静的地方做个量表测评,评估一下。”

   到了办公室,刘老师就跟阳阳说:“我们来玩几个心理游戏,爸爸妈妈也要参加。”做到第二个心理游戏的时候,就出来一点意思了。这个游戏,是给你一些图片,说出你看到的内容,比如卫星云图、火烧云、银河系之类,或者鱼、鲜花、番茄炒蛋之类,图片上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阳阳每每看到的都是番茄炒蛋啊,鱼啊,鲜花啊,这些具体的细节的东西;而她的爸爸呢,跟她刚好相反,看到的都是宏观的整体的东西。

   这个时候刘老师就和孩子讲,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和你爸爸看东西的差异了?爸爸看到的都是宏观的整体的东西,他说话呢,也是比较抽象,这样的人我们心理学上管他叫“概念型”,你这样的叫“细节型”。联系到学习上,因为小学阶段没有太多抽象的知识概念,一般的东西都能画出来摆出来,所以细节型的孩子容易得高分;进了初中高中以后,学科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有很多抽象的定律,概念型的人相对来说就学得轻松了。对于抽象和具体的察觉,打个比方,细节型的人光看到满地的珍珠,概念型的人能看到串起珍珠的那根线;你和你爸爸呢,一个是先看到珍珠再看到项链,一个是先看到项链再看到珍珠;通俗地说呢,你爸爸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你正好相反,先见树木后见森林。所以呢,物理化学这些抽象的定理定律,你和你爸爸同时学,谁容易掌握?阳阳马上就说,是概念型的人先掌握。细节型的人会先记住细节,很多细节体验完了以后才能记住整体;所以,一开始想不起来一些定理定律是非常正常的,这不能说明你笨,只能说明人和人之间有差异。同时你也要能认识到你的强项,你记住了的东西不容易忘,概念型的人概念能力强忘得也快。这孩子听我这么一讲之后呢,脸瞬间就红了。

   接下来做的游戏,是关于学习动力的。学习动力有两种,一种是从小就知道干什么,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成功模式,这种称为理性的孩子;有一种是感性的孩子,一边说一边思考,潜能才能开发出来。阳阳是感性的孩子,她要在鼓励仰望中才有学习动力。阳阳回忆自己小的时候多么努力,爸爸妈妈辅导她多么不容易,她很想学习好;以前一直名列前茅,成绩下降后她总觉得老师看不起她同学看不起她。讲着讲着,孩子的眼泪就来了,同时还强调,我没考第一,宁可人家说我精神有毛病,不能说我笨,说我笨就不行,我一定要考第一!说出这个话的时候,我这朋友夫妻俩马上就明白了孩子的症结所在,孩子没病,根本没有“学习强迫症”,就是要强,没考到第一自己气自己,从而产生了伤害自己的行为。当场夫妻俩眼泪就下来了,但同时呢,担心孩子生病的这块大石头也落了地。

   心理游戏进行到这一步,我们做个归纳,这个游戏我们称之为“学习风格”游戏。通过游戏,将察觉抽象和具体事物的差异,区分为概念型和细节型,从而找出个人的学习风格。顾名思义,概念型的人在学新知识、抽象知识的时候,他理解得快,掌握得快;细节型的人是把满地的珍珠一个一个看过来才能知道这个是项链。阳阳就是这样,在学抽象知识的时候,她要想一想,把这些珍珠串起来之后才能想起整体的概念;所以呢,她对这种抽象概念反应慢,考抽象公式定理的时候短期记忆不能变成长期记忆。考试一紧张呢,短期记忆一片空白,记不起来抽象定理她的考试成绩就不如从前,以前考前三名现在考前二十名。这种问题孩子是发现不了的,父母也不可能知道。这个是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天生的学习风格。

   认识到学习风格有差异,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既然学习内容和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致,那我们选择逃避现在的学习内容吧?行得通吗?如果是钢琴、画画这些课外课程,不擅长可以选择放弃;可是学校里的学业呢,想要放弃恐怕是行不通的。那怎么办呢?

   通过刚才的游戏可以看出,妈妈和孩子都是细节型,爸爸则是概念型。如果在辅导功课的时候,爸爸能参与进来就能弥补孩子概念上的先天不足。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尽管爸爸工作忙,但是一周要能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做做功课,可以这样操作,让孩子先讲学过的知识,爸爸用概念总结,孩子把细节变成概念提升,这样她就会总结了;接着,爸爸再用自己的方式把细节讲一遍,那么孩子就会知道宏观下面对应什么样的细节。从概念到细节,从细节到概念,反复切换,通过这种训练把孩子的概念能力慢慢开发出来,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可能没有概念型孩子学得快,但平和很多。

   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辅导孩子功课的问题,由谁来辅导并不取决于谁有时间。男女分工并不是天经地义。细节型的妈妈管孩子多了,反而让细节型的孩子缺失了体验概念的机会。所以一旦碰到概念能力比较强的新内容的时候,孩子就懵圈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让概念型的家长参与进辅导功课。

   阳阳的爸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家庭的辅导角色开始转变。刘老师继续说道,在美国的福罗里达州,有一个关于人格的大数据库,国家奖学金80%都被概念型的人拿走,20%才是细节型的人;所以,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和盲区之后,不着急慢慢来,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成绩。后来,阳阳的成绩就一直还是很稳定往上走,考上了好的高中,现在在重点大学读书。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来总结下,如果你发现孩子学习下降,不要责怪他(她),你可以从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孩子属于哪种学习风格;

   第二、家长的学习风格适不适合辅导孩子。

   听刘老师课的家长,大概有七成以上孩子都是细节型,小学阶段问题不大,一旦进入初中了,学习内容复杂了,家长就要发现孩子的学习优势了。有的天性善于接受这种抽象概念型,学习一点不费劲,一边上课一边玩游戏;而细节型的孩子呢,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掌握,家长要避免焦虑,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对孩子的学习内容和个性要适度把关,不能放任不管,看看是抽象的文字多还是具体的文字多,要学会做孩子的垫脚石。什么叫“做孩子的垫脚石”呢?如果家长是概念型,就要担起辅导孩子的责任。如果同是细节型,那么就想方设法找一些学习工具来辅助细节型的孩子。

 

关注公众号
在线咨询
关注小程序
杭州鸽巢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钉钉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