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六维人格理论后,学会更客观地去接受学生的不同及他们的不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以前的我会这样想:这孩子又怎么了?现在的我会这样想:这个孩子的人格跟我有什么不同?对于不同的地方,我该如何去调整自己,运用他们在人格上的优势去引导他们得到更好地发展。
在这里我想分享的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这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自觉性跟独立性都不强,总是拖延开始时间—当别人已经在完成任务了,他仍然还处于自我冥想的状态,往往需要老师或者同学的提醒,而且提醒之后,常常面无表情地低下头,然后再开始完成任务,这样经常导致他没有时间完成作业、没时间把作业做到最好。在与孩子交流方面,孩子通常是安静的,不太愿意与人沟通。
根据他的人格特征,INFPDZ来分析,从决策机制系统来看,孩子是属于理想支持型;从情绪互动系统来看,孩子是一鸣惊人型;从教育性格教育模式来看,孩子是属于忠厚型。
针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是积极的反馈,让孩子感受到他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多方肯定鼓励孩子,跟家长多沟通,:反映孩子这学期以来的变化与进步,家校合作,一起鼓励孩子。在小组内,分析孩子的人格特点,属于一学就会的类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还特别分析这学期以来他成绩的进步,让组员可以感受到在四号同学,他是一个有潜力的孩子,让同学认可他。同时还安排了一个人格与他相近的小组长ENFPGZ的同学当他的小组长和同桌,由外倾型高调型的孩子带动内倾型低调型的孩子。
二是建立邻里关系式,对于情感型的孩子要保持微笑,创造一个轻松,倾听孩子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在这个环境下他是安全的。针对孩子FP忠厚型的孩子,在谈话时选择了轻松,不评论的谈话方式,强调一致对外,共同寻找人际平衡智慧,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到有面子:
老师:“小列,你怎么哭了?”
学生:“今天中午,我要写一篇作文,但是我没有带参考资料,想着小皆有这本书,而且我刚好午餐午休的时候就坐在他的座位上,就借来要看一下,但是我才刚翻开,隔壁的同学看见了,就不让我看,把我的手指都掰开了,我就打了他,老师看到了,就只批评了我,没有批评他,我觉得不公平”
老师:“为什么觉得不公平?”
学生:“我又不是偷,我给小皆留了字条的,而且这是我们的班级,我看同学的书怎么了,他凭什么管我们班的事?”
老师:“我听江老师说,他是因为你动了他的东西,他才制止你的”
学生:“可是,这是我们班的事”
老师:“那么,你想想,如果你看到别人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在拿别人的东西,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学生:“不对,应该要先经过对方的同意,我才可以借别人的东西”
老师:“相信下次你会更好地去处理问题,同时,你跟同学打架了,你们两个现在有矛盾,你觉得要怎么处理比较合适呢”
学生:“我会跟他道歉,因为我打他了,下次遇到问题,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解决问题”
谈话过后,我也把另外一个孩子也叫出来了,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之间的冲突问题。经过协调,两个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以后不打架。
目前为止,他在课堂上偶尔能跟上课堂步伐,不需要另外的提醒,或者在提醒之后,回以一笑,开始完成任务。当然,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而且每个孩子的人格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人格也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人格,对自己的教学、处理方式进行调整,更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