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一个教育契机,或是一个转折点,每一个转折点,都有可能会是改变的开始。转角遇见爱,总有一些片段会一直环绕在你的脑海里,带给你种种思考……
从开始接触SPA人格测试的相关培训开始,为我平时教育教学的实践打开了另一种画面,现在想要分享,脑海里不断地闪过一个又一个同学的身影,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小欣的女孩子,她是属于专注于内在世界,习惯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对内,从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中取得动力的I(内倾型)、同时属于喜欢吸收实在与具体信息,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细节,能观察入微,能够和实际环境达成和谐的S(细节型);也是在决定时,喜欢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F(情感),她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好,喜欢他人并受到他人喜欢,擅长和解和团队建设的合作P型;她说话语调平静,迟缓,属于平静的低调型,但是同时她面对他人亲切,说话委婉,同时能关注到听者的情绪,属于艺术性人格。
分享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是谁?
小欣在班级上和同学们都能融洽相处,人缘好,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交往,同时她自己对人亲切,能关注到他人的情绪。但是她又是低调的人格,对自己的认识有些保守、自卑,容易自我否定。那一天,我提醒她注意把自己的试卷进行详细分析,有一些简单的题目都出错了,没想到她竟然哭着说,我一点都不细心,我就是这样粗心的人,我是不是很笨啊?看到她这样否定自己,我在脑海里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帮助她正确认识自己,同时正确客观评价自己,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潜力。
学生: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怎么这件事都做不好,那么小的一件事情都做不好,我是不是很差劲呀?
老师:小欣,你怎么这样否定自己呢?不要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否定自己的全部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你认为很简单的题目,为什么做错了呢?
学生:可能是我太粗心了,没有注意检查。
老师: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不够熟练,练得太少了,类似的问题要学会归类和举一反三,而不是死记硬背哦。
学生:老师,是的,我觉得自己还是练得比较少,上次我妈妈提醒我多练一下同类型的题目,我都很抗拒去做。这应该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老师:是呀,熟能生巧嘛,而且同一种类型的,练习后还可以总结规律,印象就更深了。这些出错的题目恰巧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确实需要去调整和改进,并不是否定你一直的努力,知道吗?
学生:好的,谢谢老师的提醒。
老师:另外,小欣,你一直是很努力和用功的孩子,有时出现的小问题,是很正常的,那可不要全部否定自己的努力哦。
学生:好的,老师,我会继续加油的,谢谢您。
老师:没事,有什么事情,欢迎你随时跟我说哦。
组织一次班会课:我是谁?
几个环节:介绍自己,看看在同学眼中,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通过写便利条的形式对同学们身上的不足进行建议。
特别,在小欣时,同学们说她是一个对待同学热情的人,乐于助人,同时,喜欢分享自己的喜欢的书,有同学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向小欣倾诉的时候,小欣总是能耐心倾听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在学习方面,她非常努力,同时是一个自律的孩子,能管理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和计划。同时也有同学反映了,小欣对于作业方面会有一点粗心,建议小欣多加强练习,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要多加强练习,熟练,并能举一反三,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欣拿着同学们给她提的建议,眼里充满着感动的泪水,我相信这将对她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的视界:
对于内秀又低调类型的孩子,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结合这样的情况,结合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活动,专门对这个同学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同时客观评价自己,一定会激发她内在的前进的动力,对她今后的学习注入强心剂,让她更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片段二:我的未来会是怎么样?
有一次,小欣带着她报告后,小欣很认真地在读着报告,特别是看到后面在人际方面、团队合作和自我控制方面都有标杆人物,她惊讶地原来和自己的人格类型相同的名人,有那么多。
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让自己的天赋不要埋没。和同学一起制定复习计划,她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最后把一份复习计划交给我,说这是我们几个同学商量的方案。
1. 把知识点进行归类,语音、语法、作文、阅读等专项知识点;
2. 建议结合思维导图和八大图示进行知识点细化和归纳。
3. 建议把重点的作文提醒,让同学们进行背诵。
我惊讶他们讨论的结果,也惊讶地意识到,要让小欣体验到成就感,意识到自己潜力的重要性,极大地激发她的动力。
我的视界:
发掘内在的潜力,给孩子注入力量,让孩子相信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潜力,在会意识到自己的前途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和实现,从而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一个榜样和努力的方向,对她的人生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达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实现孩子的完整成长。
个性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这条路还很长,大家都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人格类型的分析和学习,对于个性化教育,确实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正面的积极影响。希望继续探索个性化教育在学生身上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更广的进行跟踪指导。